返回

大明嫡皇孙,开局救活太子朱标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86章 讨价还价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朱标到了永寿殿,问道父皇,我刚刚碰到老四了,他好像很不高兴,是不是父皇跟他说什么了?

    朱元璋两手一摊,苦笑道

    咱跟他说,将他迁出北平,苏杭嘉锡常随便他挑,结果他跟咱甩脸子。

    朱标倒吸一口凉气,问道爹事先怎么不跟我通个气呢?老四肯定以为是我容不下他,弄得兄弟间弄出隔阂就不好了。

    朱元璋正色说道迁都是千年大计,讲不得人情。既然要迁都北平,老四就得挪窝。如果老四都不听招呼,咱怎么有脸跟外人说?

    洪武二十四年,朝廷有意迁都西安的消息传出,就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轩然大波,无数人跳出来反对。

    江淮一带历来文教兴盛,每一次会试中进士者都能占全国六成以上。他们以籍贯和座师为纽带,结成盘根错节的大小团体。不论是在朝还是在野,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。

    定都南京最符合他们的利益,迁都西安直接损害了他们的利益。

    他们不敢硬刚朱元璋,因为朱元璋是真的会杀人。但他们通过各种渠道,向朱标施加压力。

    他们手里握着笔竿子,裤腰上拴着钱袋子,头顶上盖着官帽子,还会耍嘴皮子,实力不容小觑。

    他们不是一群人,而是一张网。

    如今又重提迁都,朱标颇有些心有余悸。

    迁都牵扯的人太多,急不得。儿臣到现在也没想出,怎样平息迁都的阻力。″

    朱元璋苦涩地一笑,上次谋划迁都之所以失败,是因为过早地透露了消息。这一次迁都,只闷头做。先以北平为行在,频繁北巡,去了就赖着不走了,一次一次磨,慢慢造成既成事实。

    朱标喜道父皇这个法子好!

    朱元璋这是允熥想出来的主意。

    朱标没想到儿子年纪轻轻就有这么老道,不禁欣慰地笑了。

    过了两天,朱标命人去传朱棣,命他到文华殿说话。

    胳膊终究是拧不过大腿的,朱棣不愿,不甘,却又无可奈何。

    到了殿中,整个人都是蔫了,毫无从前的精气神。

    朱标命他坐,他便坐,低垂着头,也不说话。

    朱标道老四,父皇好多年都想迁都,先想的是西安,后想的是开封、洛阳,都不甚满意,父皇最终决定迁都北平,所以才想着将你迁往别处。

    朱棣早料到是这个原因,但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,他依然接受不了。

    鸟在青天鱼在渊,他喜欢的就是北平这种四战之地,睁开眼睛就是和蒙古人干仗,刺激!

    迁到苏杭,那就是温水煮青蛙,混吃等死,等到自己把自己养废了,迟早是别人砧板上的肉。。

    朱标见朱棣毫无反应,也是颇为头疼。

    老四是藩王中的标杆,有功无过,名声极好。

    刚刚上位,就对自己的嫡亲弟弟用强,天下人会怎么看怎么想?

    宗室会怎么看怎么想?

    文臣武勋会怎么看怎么想。

    他耐着性子,和颜悦色说道老四,大江南北,你随便挑个地方,大哥没有不准的。

    朱棣终于开口说道臣弟真的不挑地方,皇兄指哪算哪。

    朱标父皇让你去苏、杭、常、湖、嘉,你为什么不愿意?

    朱棣臣弟生来就是受罪的命,享不了那福。况江淮财赋重地,又抵近京师,臣弟得多没分寸,才敢到那种地方就封。

    老四话说得十分得体,但朱标算是明白了,老四这是压根不稀罕当个富贵王爷。

    他志不在此。

    他要领兵,打仗,掌实权,风云际会,青史溜名。

    难怪蓝玉总说老四志不在小。

    朱标思忖良久,能让老四满意的,大概只剩下一个地方了。

    那个地方,朱标实在不想封给他。

    可为了迁都大业,也只能咬牙豁出去。

    朱标说道你既这样说,那就把你封在徐州吧。

    将来以北平为新都,以南京为留都,徐州就成了联络两都的要害,有你镇守,我才放心。

    徐州三面环山,一面临河,城旁边就是黄河大堤,还是京杭运河的航道。

    沿泗水可北上齐鲁,直达幽燕。

    沿汴水可南下淮扬、吴越,向西进可抵汴洛、关陕。

    实在是个生死攸关的战略要地。

    朱标话一出口就后悔了。

    朱棣确实动了心,刚想答应,突然意识到,这地方也不是自己该要的。

    他说道皇兄误会了。臣弟没有挑肥拣瘦,徐州自古兵家必争之地,实在不宜封王,臣弟还是去别处吧。

    朱标松了一口气,那就封洛阳吧,也不失为一个大藩。

    朱棣道洛阳千年古都,腹心重镇,臣弟愧不敢当。要不就让臣弟到开平戍边吧,多少为家国尽点力。

    说来说去,老四还是要掌兵,而且要掌天下精兵。

    朱标自知支撑不了几年了

第86章 讨价还价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